前言配资平台正规
9月下旬,沙特派出陆海空三军近20名高级将领访华,参加中沙军事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这是沙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方代表团,访问时间恰好是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务协议一周后,会议由中方装备发展部部长许学强上将主持,讨论深化军事装备合作。
沙特为何此时大规模派团访华?武器大单有着落了?
编辑:星
沙特三军司令扎堆儿进京
这个阵仗,确实史无前例。
从北京机场传出的消息显示,沙特这次派出的代表团包括战略火箭军司令、总参谋长等近20名高级将领,覆盖陆海空三军各个兵种。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现场细节:从照片中能清楚识别出,沙特军官们身着不同颜色的军装,陆军绿、海军蓝、空军灰一应俱全,这在以往的中沙军事交流中极为罕见。
展开剩余91%说白了,沙特这次是真的下血本了。
时机选择也很有讲究。
这次访问恰好卡在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一周后,两件事的时间节点如此接近,绝非偶然。要知道,巴基斯坦可是中国军备的老用户,从歼-10CE到红旗-9BE,巴军装备的中国武器在实战中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中方接待规格同样不低。
装备发展部部长许学强上将亲自主持会议,这个职务负责的就是军备采购和技术合作,职能对口得不能再对口了。会议地点选在北京,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从会议安排能看出,双方都很重视这次交流。
沙特代表团成员构成覆盖三军,说明需求是全方位的:陆军可能关注装甲车辆和防空系统,海军需要护航和反潜装备,空军则急需应对高端威胁的制空手段。这种全军种参与,反映出沙特希望与中国建立"一条龙"而非"碎片化"的合作关系。
更关键的是,这次会议的背景很特殊。
多哈一声巨响,美国承诺成废纸
要理解沙特的急切,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9月9日,以色列战机突然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理由是哈马斯领导层在那里开会。这一炸,不光炸醒了整个海湾地区,更是把美国的安全承诺炸得稀烂。
最让沙特寒心的是美国的反应。
面对盟友卡塔尔遭受攻击,美国不仅没有明确谴责,反而表现得暧昧不清。更要命的是,美国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反导系统竟然毫无反应,就像摆设一样。
这对沙特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长期以来,沙特的防务体系高度依赖美国,从F-15战机到"爱国者"导弹,从军事训练到情报共享,美国一直扮演着两个角色——武器供应商和"安全担保者"。然而多哈事件让沙特深刻意识到,这种"单一依赖"是多么脆弱。
说得难听点,美国的承诺就像泡沫一样不靠谱。
更让沙特不安的是地区威胁的上升。
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的能源设施就是国家命脉,任何威胁都承受不起。作为逊尼派的"带头大哥",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也依赖于稳定的地区环境。
但现实很残酷:传统的安全框架正在失效。
美国提供的"安全伞"既不可靠,又附带政治条件;海湾合作委员会内部团结受到削弱;区域内其他国家军事能力提升,进一步压缩了沙特的战略缓冲空间。
正是在这种"不安全感"驱动下,沙特开始主动寻找新的安全伙伴。
与巴基斯坦签署防务协议,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巴方不仅拥有与中国紧密的军事合作基础,还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其核保护伞可为沙特提供终极安全保障。
中国方案让沙特眼前一亮
说到军备采购,沙特可是见过世面的。
从美国买过F-15,从法国买过"幻影",从英国买过"台风",可以说是阅"机"无数。但近年来,中国武器的表现让沙特刮目相看。
最具说服力的是巴基斯坦的实战表现。
在与印度的空中对抗中,巴基斯坦装备的歼-10CE战斗机和红旗-9BE防空系统表现出色,不仅成功拦截了印度的攻击,还取得了空战优势。这种实战检验的价值,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更有说服力。
更让沙特动心的是中国的服务模式。
与美国不同,中国提供的不仅是装备,还是"一条龙服务":从操作培训到维护保养,从技术转让到本土化生产,这种全链条服务是许多西方国家不愿或无法提供的。
最关键的是合作理念的差异。
美国军售经常附带政治条件,动不动就以"人权"、"民主"为借口限制或停止供应。中国则不同,奉行的是"平等互利"原则,不干涉买方内政,也不将武器销售与政治条件捆绑。
这种合作模式,更符合沙特追求战略自主的需求。
技术水平上,中国武器也在快速追赶。
过去,中国武器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性价比"——即以较低价格提供接近西方水平的性能。但如今,随着技术积累与创新,中国装备已逐步进入"高端领域",在某些细分市场甚至形成"独门绝技"。
说得更直白些,在尖端武器领域,现在只有中美两家能"玩得转"。
对沙特而言,还有个重要考虑。
通过巴基斯坦这个"桥梁",沙特可以绕过部分技术转让限制。巴基斯坦作为中国武器的主要用户,已熟悉相关装备的操作与维护,沙特若通过巴方间接获取技术,既能降低学习成本,又能减少直接采购的政治敏感性。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美国军售的"价格飙升"与"交付延迟"已引发各国不满。
用网友的话说,"各国苦美国久矣"。
三国联手,中东要变天?
这次军事会议,表面看是双边合作,实质上是三方联动。
中国提供技术和装备,巴基斯坦充当中介和用户示范,沙特提供资金和市场,三方各取所需,形成了一个巧妙的"铁三角"。
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风险分散。
沙特不用直接面对美国的政治压力,中国避免了过度卷入中东事务的风险,巴基斯坦则获得了装备升级和地区影响力提升的双重收益。可以说是三赢局面。
但这种合作也面临挑战。
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沙特现在还得靠美国"撑场面",要是公开大规模采购中国武器,美国可能真的要"翻脸"了。说不定以色列就会找个借口对沙特"教训"一下,就像对待卡塔尔那样。
巴基斯坦的位置同样微妙。
一边是刚签署防务协议的盟友,一边是铁杆兄弟中国,要在两个大国之间走钢丝,确实需要高超的平衡术。土耳其因为买了俄罗斯的S-400就被美国制裁,前车之鉴不远。
不过,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可能具有示范效应。
如果沙特能够成功通过这种"间接合作"获得所需装备,其他海湾国家可能会效仿。阿联酋、科威特、甚至卡塔尔都可能考虑类似的合作模式。
更大的意义在于安全治理模式的变化。
过去几十年,中东安全主要依靠美国的"单极主导",现在正在向"多方协商"转变。中国的参与为地区国家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地区稳定注入了新的变量。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不会坐视中沙军事合作出现可能影响美国地位的成果。他们的行事风格完全无法预测,做出极端决策的可能性很高。
但正如一位中东观察家所说:"变化已经开始,没人能阻挡历史的车轮。"
结语
这场看似例行的军事会议,实际上标志着中东安全依赖模式的重要转折。沙特的精明选择,反映了地区国家对多元化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
说到底,谁能提供真正靠得住的安全保障,谁就能赢得盟友的信任。在这场"信任竞赛"中,实力和诚意同样重要。
面对变化的地区格局配资平台正规,各国如何平衡传统关系与新兴合作?这个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发布于:广东省天天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